工程案例展示
联系我们

锋速达通风降温系统

电 话:0573-83418060> 传 真:0573-83418060
联系人
售前咨询:15068216608
技术指导:18858318765
售后服务:15821073963
地 址: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

企业新闻
当前位置:主页 > 企业新闻 > 正文

多大的风机_风力发电遭遇有风无场尴尬 风电机市场寻发展路风电设

    中国风机产业网“有风无场。”运达风电的总工程师叶杭冶博士这样概括浙江省风力发电的自然条件。

    在新能源产业中,风力发电被称为最清洁的能源,发电成本也比太阳能发电更低。

    因为受到台风和山区等天气地域因素影响,浙江地区的风力资源虽然丰富却难以采集,然而浙商进入风力发电领域在近几年已经不是新鲜事。

    浙江温州的华仪电气、诸暨的天洁新能源以及今年5月整体变更成股份制的运达风电等都在快速扩张中。“中国已在2009年登上全球风电发展速度最快的宝座,而距离装机总容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一哥’,也可能只有几年之遥。”华仪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张传晕曾向媒体表示。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风力发电行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使得国内的风电机价格接近探底,引发了许多风电生产企业的退市和并购。

    风力发电设备

    制造业扩张

    猛增的市场需求带来的是猛增的市场供应,比中国风电增长更快的,是中国风机制造商的数量。据统计,中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数量已超过90家,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近100家。而一个可对照的数字是,在全球范围内,如果不算中国的风机制造企业,相应的风机制造商只有十来家。

    2006年以前,中国的风力发电设备大部分进口自国外,而目前国产化设备早已经超过70%。运达风电是浙江省最大的风力发电企业之一,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今年5月刚刚完成整体变更,成为股份制企业。浙江机械研究所风电研究院其实是运达风电的前身,有近40年历史,公司500个人中有近一半是科研人员,“去年销售额达到12个亿,今年预计是19个亿。”运达风电销售总经理施建龙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运达风电刚与中国华能集团签了30万千瓦的订单,卖出1.5兆瓦风电机198台。另外,还在云南建设了中国首个高海拔风场。

    同样处于扩张状态的其他两家风电企业,规模化效应也正逐渐体现。“5000万、4.9亿、14亿”,这是华仪电气前年、去年与今年(预计)的产值,今年上半年其风电设备业务收入增长5.6倍。

    而位于浙江诸暨的天洁集团专门成立“天洁新能源”来开发大型风电机组,其生产的两台“大风车”已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天源风电场旋转大半年。在去年11月,天洁集团负责开发内蒙古兴安盟100万千瓦风电场,下半年即将并网发电。天洁集团总经理边宇则表示,未来3年内,天洁风电将研制开发3000千瓦级以上风能机组,力争5年内形成年产量1000台兆瓦级以上机组的大型风电设备制造基地。

    产能相对过剩逼得企业两极分化

    一面是企业扩张,一面却是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去年由发改委等多部门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要求各部门针对建设倾向,采取措施引导产业健康发展。

    “其实产能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施建龙向记者分析:全球风力发电平均占到5%以上,有些国家像西班牙要达到20%,中国才1%刚刚出头,发展空间巨大,关键是我们的产能已经超过了电网的发展进度。

    “有能力建风力发电场的地方没有足够的风力资源条件,而有风力条件的地方却没有电网输送能力。”施建龙说,目前中国风力发电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而产能过剩导致一些小型的风电机生产企业退市和被并购,“江西和福建有大量企业被淘汰了。而生产小型民用机电组的企业,则把风电机卖往内蒙古等地,开拓风电的民用市场。大的风电企业则越来越大,在浙江主要是三家,而剩下的则是小型风电机的生产厂家,最终形成了两级分化。”

    上市、投资发电站

    进入国际市场

    “浙江适合风力发电的场地主要在海边或者山上,建得比较早的是台州的括仓山发电站,苍南的鹤顶山,温岭的东海塘等等,但大部分都是国外的技术。”运达风电最早为这些风力发电场的扩容提供发电机,打开本地市场,“大陈岛上就有50台是我们的产品”。

    而面对这几年民营资本纷纷参与风电机市场的激烈竞争,运达风电则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我们的路子是,依靠40年的科研积累,开发更高级别的风电机产品。”叶杭冶说,运达风电主要推出风电产品定制,根据风电场的环境条件来制造适合当地情况的风力发电机,而不是只单调地生产统一规格的产品,屋顶通风降温

    “风力发电在国外的市场很大,但是像德国等国家在认证和专利方面的要求很高,而中国的风力发电生产要达到国际化水平还有一段距离,在海外投资的经验也不够。”施建龙告诉记者,运达的策略是逐渐向东南亚和南美洲国家开拓。

    另外,一项计划正在酝酿:上市。“融资成功的话,将参股一些风力发电场,销售产品这样一条路很可能在竞争中越走越窄,所以通过投资风力发电来实现盈利模式多样化。”

    叶杭冶分析,目前在北方建造风力发电场的投资在每千瓦7000元左右,在浙江要达到每千瓦8000元,如果是建在海面上投资成本将达到每千瓦2万元。“一个中小型十万千瓦规模的风力发电场,PVC水帘好,在浙江海边建造需要大概20亿元投资成本,国家给出的补贴收购价是每度一元,即使是这样,也要15年左右才能收回成本。”

    “民营资本进入发电站投资,用参股的形式比较实际,毕竟这是一项长期且目前回报率不高的产业。”运达表示明年在云南和宁夏等地将有自己投资的风电站开始运行。

    而华仪电气也正积极迈向国际市场,今年上半年三台1.5兆瓦的机电组卖给了智利和白俄罗斯,企业负责人透露,公司还与德国一家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准备引进德国的技术合作研发适应市场且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从年初开始,刘东远就闻到了一股“面对蛋糕集体自杀”的味道。作为国电(600795,股吧)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远对现在的风电设备市场又爱又恨。

  这是最好的时代。自2005年底至2008年底,中国风电装机增长了695%。放眼全球,2008年欧盟新增发电装机中有36%来自风电,美国则有42%来自风电。风电装备市场增势前所未有的喜人。


  如此让人看不懂的中国风电设备业,乱象背后到底是怎样一种过剩?

  过剩似乎毋庸置疑——我国整机企业数量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总和,行业陷入价格战

  初冬,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风电事业部宽大的厂房用什么风机内,工人们正在赶工。22台风力发电机组将全部投入湖南省首个风电项目——华电集团仰天湖风电场。据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风力事业部生产总监李晓光介绍,截至10月30日,公司风电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6个百分点。

  像南车这样杀入风电行业的“外来户”已不在少数。随着铁路、航天、兵器等行业企业大举进入风电领域淘金,我国风电设备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中国风能协会的数据显示,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2004年只有6家,现在保守估计也有80多家,这个数字超过全球其他地区整机制造商的数量总和。此外,另有风电设备零部件制造企业上百家,仅叶片生产厂就有50多家。

  以上数据很容易让人们判断:风电设备业产能过剩,毋庸置疑。

  除去企业数量,供需比例也成为产能过剩的有力佐证。数据显示,今年预计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800万千瓦,但是,仅金风科技(002202,股吧)、华锐、东汽和上汽风电装备制造业四大巨头的产能就达到1200万千瓦。业内人士估计,今后我国每年风电装机规模约为1000万千瓦左右,而明年我国风电设备业产能将超过2000万千瓦,这相当于约一半产能将闲置。即便从市场竞争所必需的过剩来衡量,超过一倍的产能过剩也会导致竞争成本过大。

  如今,能力过剩导致的价格战让企业颇感寒意。据南车李晓光介绍,风电设备中标价格已明显下滑,原来一兆瓦能卖到8000多元,今年1月降到6000元,现在只有5000元,利润降了一半。

  辩证看待“产能过剩”——哪些环节在过剩,需求是否有效开发,设计产能与实际产能的关系如何

  面对“明摆着的过剩”,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

  “目前的过剩也要辩证看待。就现状而言,我认为应该是低端制造过剩,而高端技术仍然不足,因此与其说是过剩不如说是结构不合理。”关晓春举例论证,“比如像高性能大叶片等核心部件,在市场上仍供不应求,几乎所有设备厂商都在延期交货。为啥延期?能力不足呀!”

  也有业内人士把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比喻为坡度极小的宝塔。没有技术含量和研发实力的低端企业比例很大,产能过剩;而拥有技术实力的企业太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太少。比如,直到目前我国风电机组普遍不具备电压调节能力,不具备频率调整能力,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一切都依赖电网和常规电源提供服务。

  “如同中国的纺织业,我们多的是大路货,而缺的是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因此,对于风电业,可能调整结构比抑制产能更显得迫切。”国电联合动力总经理刘东远感慨。

  对于“过剩”的另外一种看法可能更广泛,而且更多的来自风电设备制造业以外。那就是从需求来看,风电行业还远远没有开发到位。

  我国风电装机量自2006年以来每年增速均超过100%,风电项目大有遍布全国之势。但从总体规模看,风电发展不过是刚刚起步。其装机量仅占全国8亿千瓦电力装机容量的1.5%,而发电量更是不足总发电量的1%。

  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大力发展风电是必然的选择。首先,我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初步估算可开发装机容量达10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守着世界第一不发展,没有道理。其次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中国要改变目前火电占比过重的电力结构,改变以化石能源发电为主的高碳结构,就更需要发展风电这样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据专家测算,到2020年,如果中国风电装机达到1.5亿千瓦,每年可节能1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2亿多吨,这将大大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风电作为一项新兴的绿色能源产业,未来前景还异常广阔,因此一旦解决了上网、电价等瓶颈,需求将大大提升,对产能也是巨大的释放。那时候,是否过剩就要重新衡量。这也是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的一致看法。

  此外,对产能概念的质疑已成为第三种声音。目前有关部门统计的产能是设计产能,而风电设备几乎是无库存生产,因此设计产能与实际产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风电领域的产能过剩和轻工家电等其他行业的过剩还是有区别的。

  突围的方向——摆脱价格竞争,提高技术门槛,在国内外市场叫响中国品牌

  尽管声音不同,但共识已经达成——风电设备制造业确实“虚火攻心”!如何去火静心?如何固本健体?业内外人士纷纷开出药方。

  去虚火,企业首先要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屋顶负压风机厂家,把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石。

  “价格下跌,利润减少,表面上挤压的是研发经费,实际上丧失的是发展的后劲,以及与国外企业较量的竞争能力。”联合动力刘东远介绍,“丹麦Vestas、美国GE等世界风电设备巨头,每年都拿出至少5%的销售收入投入研发,而我们的风电企业现在有哪家能拿出这么大的投入?所以,新兴企业保持一定的利润率至关重要。只有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加大了,才能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实际上,国家政策也在强调培育产业自主创新能力。9月底出台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加强风电技术路线和海上风电技术研究,重点支持自主研发2.5兆瓦及以上风电整机和轴承、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产业化示范。

  这一政策无疑和业界不谋而合。而且不少风电企业也对技术突破信心满满。国电的关晓春认为,“赶超世界技术,我们是有产业技术基础的。风电毕竟是新兴的产业,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与研发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还不大,不是'代差’,而是同一代的前后差距。如果各方面共同努力,我国风电技术完全有能力在三到五年内达到世界前列!”

  除了依靠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要避免产业陷入“只赚数字不赚钱”的怪圈,还有赖于产业准入门槛的提高。“目前的特许权招标更关注竞标价格,这导致制造企业的战略更偏重低价而不是质量与技术。”刘东远建议国家尽快出台一套强制性的并网技术规范和相对较高的技术准入门槛,例如逐步限制那些没有开发实力、完全靠购买部件简单组装的企业进入。“用准入的方法规范市场可能比发许可证的方式要好。”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研究室吴疆也认为,竞争性领域的企业投资行为属于风险自负,政府不宜直接调整产能,准入门槛只能设置在安全、技术、质量等领域。

  从长远发展看,风电设备制造还应通过挖掘国内外两个市场,来消化产能。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风电设备业还没有大规模开发海外市场,但是并非永远只能立足国内市场。近30年来,全球风电装机量一直保持着20%的年增速。随着各国新能源政策的逐步释放,国际市场对风机的需求将是国内市场的3至4倍。预计到2010年,国际风电设备年需求量将达到5000万千瓦,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欧洲市场正在实施新一轮风机技术规范,对调压、调频、无功输出都有具体要求。让更多风电进入电网,必须按照电网的游戏规则来做,我们必须努力提供与火电相媲美的能源产品。” 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钢表示。

  作为先行者,株洲南车电机已经尝到了“西餐”的甜头。公司风力发电机事业部总经理胡雄辉介绍,南车的风力发电机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德国转动,高额的回报让企业的技术升级有滋有味。“是该叫响中国品牌的时候了!这一次不是靠价格,而是靠技术和服务!”


锋速达负压风机-大北农集团巨农种猪示范基地风机设备水帘设备供应商!台湾九龙湾负压风机配件供应商! 主要产品猪舍通风降温,猪棚通风降温,猪场通风降温,猪舍风机,养殖地沟风机,猪舍地沟风机,猪舍多少台风机,厂房多少台风机,车间多少台风机,猪舍什么风机好,厂房什么风机好,车间什么风机好,多少平方水帘,多大的风机,哪个型号的风机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台湾风机厂家